如何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
罗田县凤山镇栗子坳小学 刘 芳
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,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。小学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,是学生进行审美实践,获得审美体验的一个基本途径。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,音乐欣赏最能体现音乐教育的特征,寓教于乐,愉悦身心。我将试图从审美目标、审美内容、教学原则、教学方法、欣赏练习等几个方面对小学音乐欣赏做些理论性的探讨。
一、 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目标
音乐欣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情感上的体验,实现心理上的愉悦和净化。音乐欣赏过程总是充满着想象和联想的过程。因此,不同年龄和文化背景的人对审美体验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,所获得的心理体验也是有层次的。欣赏,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对审美的目标获得体验的可能性。如欣赏《鲁冰花》《小白菜》,它是表现对妈妈的思念,它能激发学生的共鸣,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完成时比较容易的。而对于那些中外艺术大师们蕴含深刻思想的经典作品,则要进行科学取舍,找到学生能主动感知,获得内心情感体验的切合点来确立学生作品中要达到的审美目标。如《渴望春天》是著名的音乐大师莫扎特的作品。莫扎特创造这部作品时已经疾病缠身,贫困交加,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并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,整个旋律清新欢快,充满天真和童趣,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,学生在轻松的旋律中听着小故事,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,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。至于音乐作品中卓越的艺术手法等就不应该要求学生获取。 所以,对小学生音乐欣赏,不能以教师的自身经验为尺度,更不能以专业鉴赏的要求为尺度,应根据学生的实际,以学生与作品之间的所具切合点为基准。
二、 关于音乐教学的审美内容
欣赏课的审美内容是很明确的,即教材所提供的作品(也包括教师依据教材的补充的作品)。欣赏课不能以构成作品的形式因素——音的高低、长短、强弱、力度、速度、音色、音响、表情、结构、节奏、旋律等的知识讲解和特点来分析。审美的教学主体应是以具体的作品的反复听唱为主。学生应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把作品本身作为审美的主体,而不能以作品的形式因素来取代,更不能将作品的形式因素与作品剥离单独进行审美教学。
三、 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原则
音乐欣赏教学除同样遵行一般的教学原则外,因其特殊性,更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。欣赏课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建立在以下两个方面犹为重要。一是顺应学生审美的过程的自然取向。在教学过程中顺应了学生的取向,能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。如对同一作品的欣赏,有的学生能从作品的旋律上获得体验,有的对作品的节奏敏感,有的学生能一下子就能进入作品营造的气氛。在教学中,我们就不能从主题、旋律、节奏这样的框框来左右学生对作品的感知,体验过程,禁锢学生的思维。应该在学生的反复聆听中,发挥学生直觉能力,直接进入作品。二是要尊重并发掘学生的个性审美的体验,不能以程式化、结论性的标准来要求评判学生的审美体验。有些教师习惯于在欣赏完一部作品后作一番总结性的表述,认定某一种结果。并要求学生认同。这其实是否定众多学生的个性。欣赏教学更应多注重学生获得体验的过程,不要过于关注最后的结果。过程落实,结果自然圆满。
四、 关于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
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首先应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情绪进行体验 , 在对音乐的高低、强弱、节奏、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,对作品的情感、情绪做出判断。第二要求学生对音乐的风格、体裁进行体验和判断。第三教师可以适当地介绍作品时代背景、作者生平及创作意图等等。 在音乐欣赏中要求学生能做到“听、想、辨、动、唱、情”这样有利于学生认知思维能力、鉴赏能力;表现能力和 参与意识的提高。
五、 关于音乐欣赏的练习
加强音乐欣赏的练习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一环,但在实际教学中,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练习。音乐欣赏练习,可以巩固音乐欣赏教学内容,同时也可反馈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。我们在做这项练习时,首先考虑到学生音乐知识面,测试的内容在教学中重点提示和练习。音乐欣赏课----木管乐器接受,如:“乐器的分类”,“选择乐器填充”,“通过音乐表现产生联想”等等。听音乐必须集中注意力,但儿童的注意尚在发展,他们的注意一般都不够稳定,注意的范围比较小,所以教师可以在欣赏前有意识地出示些练习题,让学生带着这些练习要求去听音乐。这些练习题在学生欣赏时就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,使儿童能集中注意地听完整的乐曲。经常性地练习后学生也就逐步积累了欣赏音乐的一些习惯和经验。练习题的形式最好是多样化。
总而言之,音乐欣赏课,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,根据儿童的音乐水平,因地制宜,因材施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