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中学劳动教育路径初探

2023-02-13

农村中学劳动教育路径初探

             万密斋中学    李艳林    童悫灵

在全国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形势下,万密斋中学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新课程的建设探索与研究,把日常生活的重复性劳动(如家务劳动、校务劳动等)和跨学科融合的创造性技术劳动(如生物技术的实践劳动等)整合到劳动教育新课程建设中。在劳动教育的教育内容、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方面进行了系列探索,初步走出了自己农村中学的劳动教育路子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

1.模式创新,引领学生在劳动中成长

新时代下的劳动教育不同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劳技教育,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劳技教育重视的是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,为经济建设服务当下提倡的劳动教育,重在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,并在过程中出力流汗,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不易,磨炼学生的意志,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。因此,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,创新劳动教育模式,可以更好地发挥劳动育人的效应。

以点带面。我校2020年12月加入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雪梅主任主导的 “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区域构建实践研究” 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后,于2021年春学期选择了两个试验班——(4)班和八(1)班。课程内容、授课方法、实习方案、考核方法、科研课题的有关项目等,先在试验班试验,取得经验,再推广到面上。实践证明,两个试验班的劳动素养和其它各学科的成绩,都高于所在年级的其他班。

校内带校外。校内,我们主要通过劳动课教学、实习实践和其它有关劳动(如寝教室值日、清洁区值日、校园绿化养护等),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,通过这些重复性劳动,养成学生的劳动习惯,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责任心,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,以及热爱劳动、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勤劳俭朴、珍惜劳动成果的品德,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。我们还引导学生走出校门,利用学校学到的劳动知识和技能,走入社会,积极参与社会调查、访向及安置点公益劳动,回归家庭,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家庭劳动基地(菜园、栗园、农田等)的实践劳动,引领学生在劳动中成长。

教学带科研。劳动课是一门崭新的课程,既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程,也不能用简单的劳动来代替,我们必须要边学边科研,结合教学进行科研。将经验上升到理论,再用理论更好地指导教学。劳动教研组规定每周五为教研活动时间,全体劳动教师和班主任都参加,进行教研或集体备课,研究课题,总结一周劳动教育情况,布置设计周末劳动教育任务。

2.家校联合,把劳动育人落到实处

农村家庭的庭园资源丰富,同村的养殖专业户、种植专业户、生态农庄等随处可见,而且我们大河岸镇是全国有名的板栗村镇,栗园家家有,但科学管理并创造较高收益的不多见。因此,学校利用家长学校网络,发动号召家长,用好家庭劳动实践主阵地,让学校劳动教育走出课堂,走向社会家庭,充分发挥家庭,社会丰富资源的劳动教育效应,有效地督促学生增强劳动自觉性,养成劳动习惯,磨练劳动意志,提高劳动技能和素养。

3.课程创新,引导跨学科融合劳动实践

劳动教育课程是正被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研究的课题。大家都在研究在充分发挥传统重复性劳动:如做家务、做卫生、做调查、做实验等劳动课程的基础上,如何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,挖掘特色劳动课程,更好地、更有效地放大劳动课程育人功能,着力发展劳动教育,提升学生综合劳动素养。我们学校所在地是板栗之乡,镇上的板栗食品厂就有六七家之多,而且规模都不小,而我镇的板栗生产状况是品种优良,规模庞大,漫山遍野都是板栗树,但由于管理不善或者说不科学,树龄老化严重,产量和品质都远不能满足我镇食品厂生产的需要。因此,我们在板栗上正加大力气做文章,把生物学科学习的植物播种、扦插、嫁接、压条等繁殖方法,植物生理作用知识的生产应用技术 ,细菌、真菌的发酵技术用于劳动实践,整合进板栗播种育苗、嫁接改种、栗园管理、板栗采收、板栗深加工等劳动生产环节,引导学生跨学科融合实践,把板栗栽培作为新时代下我校的校本劳动课程,通过新课程内容的研讨学习,学生和家长对板栗生产有了新的认识。但还远远不够,我们还将把板栗劳动课程做细做强,引导学生和广大家长从认识板栗、栽培板栗、管理板票到加工板栗的“一条龙”教学环节,重振我镇的板栗产业。还有羊肚菌种植等食用菌栽培实践劳动,罗田县的羊肚菌种植规模在沃邦生物公司的带动下已达一千多亩。另外,日常生活中的甜米酒、腐乳制作,泡菜生产等实践劳动等也可作为农村家庭劳动实践的劳动课程。

时代在发展,劳动课程作为新时代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需要不断实践与探索,从而实现最佳育人效果。


阅读116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